详细内容
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。在病人生命垂危时,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;否则,就是“光着身子走了”,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。病人在咽下后一口气前,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,守护他度过生命的后时刻,这叫做“挺丧”。在弥留时刻,死者须穿上寿衣。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,再穿黑色的棉衣棉裤,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。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,而且要全部用带子系紧,这样做是表示“带子”,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。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上一顶挽边的黑色帽,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,用来驱除煞气,人们认为这样做对子孙是吉祥的。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话,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,而如果是女性的话要穿蓝色的布鞋。寿衣一定要是传统的式样,哪怕改朝换代、时过境迁,平时再也不穿民族的传统服饰了,等到临死的那,也还得要恢复原来的装束。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,人死之后就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,如果老祖宗认不出自己的子孙,不让他认祖归宗。也就是今天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唐装一类服饰做寿衣的来由了。
寿鞋种类比较单调,有中式的棉布鞋和西式的皮鞋,寿袜一般是棉布袜。
寿枕通常由纸和布做成,头枕上会绣云彩,脚枕则绣两朵莲花,寓意”脚踩莲花上西天”。
寿被跟我们平时所说的被子有所不同,它是一种盖在死者身上的狭小长被,面料以布和缎为主,绣上星、月、龙、凤等图案。
过去的寿被一般有两条,一条是垫的,一条是盖的,将遗体与棺材隔离。
不过现在推行火化之后,寿被不宜过厚,只用一条寿被即可,以免装殓遗体的一次性火化棺材不够大,太过拥挤。
所穿寿衣的件数也有讲究,一般以奇数为准,上衣比裤子要多两件,比如上九下七、上七下五或者上五下三等,逝者年龄越大,所穿寿衣的件数就越多。如果是年龄不足50岁的逝者,被称为天寿,只能穿三件,也就是上二下一寿衣的款式多样,种类繁多,挑选寿衣时要讲究风格协调、色彩统一,否则会显得不伦不类。在今天,一些年轻人的思想比较开放,老人去世后不为逝者穿寿衣,而是穿生前喜欢的衣物,这无可厚非。
有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,说是为什么人死后一定要穿寿衣,穿自己的衣服不行吗?事实上,一些思想比较开放的老人,会要求子女们为自己穿生前的衣物,他们不喜欢穿寿衣。
不穿寿衣也不是不行,但这种“标新立异”的做法会给丧葬过程带来很多麻烦。一方面是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理解不了,会指指点点,说三道四;另一方面是殡仪馆可能不太愿意为其火化。